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艳军副教授和继续教育学院田建湘副院长合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课堂,是“树魂立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战场。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面临有利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存在着薄弱环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已完全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思想活跃,探索意识强,知识阅历也比较丰富,越来越不满足于沉闷、呆板、满堂灌的课堂,不愿意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尚未完全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其适应新形势、坚守主阵地,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共27.3万字,分四章依次对研讨式、启发式、探究式和参与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从内涵特点、理论依据、发展历程、研究概况、基本原则、实施途径、不足和缺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后附历届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谈(节选)。可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和研究参考,也适合文科爱好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研究生作为课余读物。
(马克思主义学院 蒋香凤 罗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