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同备课 抗疫教研两不误-----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全院教师同备一堂课教研活动

时间: 2020/03/31   作者:   点击: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系列指示精神,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与亲和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研究活动,2020年3月2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十教北513开展了全院教师线上线下共备一堂课教研活动全力推动思政课线上教学、教研工作。

此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利用“钉钉视频会议”系统,分线下主会场和线上分会场同时进行。全体院领导教研室主任主讲教师在主会场参加集体备课,全体任课教师参加线上备课。

张云英副院长主持活动。她说,虽然我们今年过了一个很长的寒假,但我们没有闲着,5门思政课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线上教学,老师们努力探索,想方设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开展线上线下集体备课活动,也是学院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的一次新的尝试,是“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教学研究活动的创新。3月12日,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了抗疫小课堂网络集体备课活动,每个教研室都推出了1-2堂抗疫微课。今天下午,有6位教师在现场主讲,线上线下教师分别进行点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谢佳婷老师,以《武汉战“疫”显力量》为题,运用大量的历史与现实的案例,通过对82年前和82年后两个政党领导的两场武汉保卫战的比较,分析了82年前国民党领导的武汉抗日保卫战会失败的原因,总结了82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汉抗疫保卫战胜利的经验,认为此次武汉抗疫保卫战,充分彰显了人民先锋队的伟大领导力、人民阻击战的伟大战斗力、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支撑力、人民历史观的伟大保障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曹威伟和余瑾老师以《从中西抗击疫情的比较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题,通过中西抗击疫情的比较,坚实的价值支撑、能力支撑和民心支撑三个方面阐述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肖霖予老师以《铁肩担道义,一心为人民--从全民抗疫的实践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坚定捍卫者》为题,用大量的案例,阐述了中国国内全民抗疫的实践和中国对世界抗疫的国际共产主义援助,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党和政府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恪守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诠释和践行着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坚定政治立场。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柳博老师,以《全球抗疫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生动诠释》为题,从中国的抗疫离不开世界支持,世界的抗疫少不了中国参与,全球携手应对挑战是实现共同美好发展的必由之路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全球抗疫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理想走向现实的伟大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研室张莉莹老师,以《“疫”中重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题,通过一个个生动事例,阐述了在战“疫”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文化魅力和强大精神力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介绍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另一种生动阐释,成为讲述中国精神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主题词。


王健教授、陈钦华教授、张云英教授、刘新春教授等学院领导和专家分别进行了线上和线下点评。大家一致认为,6位老师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展示。一是选题好,老师们分别从横向和纵向比较的不同视角选取了5个主题,有新意;二是结合点好,把疫情防控中的感人故事与课程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讲活了思政课;三是提炼好,短短的10分钟的微课,有案例、有分析、有凝炼,真正做到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四是课件好,图文并茂,精美大气。



张云英副院长最后总结,认为这次备课活动是在非常时期进行的一次非常有意义和非常成功的活动。希望老师们一是要继续完善微课文本和课件,做好微课录制工作,并投入到线上教学中。二是要以课程为单位,启动系列微课建设活动,力争人人有一堂抗疫微课,个个有“金课”。


(陈双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