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正式评估倒计时:

4.1.2-3 近三年新进教师入职仪式材料及图片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5 字体大小: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

2024.9.6

尊敬的陈书记、邹校长、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同事及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迎接教师节之际,咱们共庆共贺!同喜同乐!衷心祝愿各位教师节快乐!我十分高兴,已光荣从教40年,并作为学校“光荣从教40年”的教师代表,在庆祝教师节的大会上与大家分享节日的喜悦,交流自己执教40年的感悟。很遗憾,执教四十年,我没有傲人的业绩和动人的故事,但有三点感悟,和大家分享。

1、感恩于心,回报于行。四十年前,我仅是一个青涩的本科毕业生,充满激情、期待和不安成为了本校的一名教师。通过学校、老师的培养,今天我成为了一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经是国家现代农业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发酵加工岗位科学家、民盟湖南省委委员、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等。我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党和国家开创的改革开放大环境,离不开学校为我提供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机会和平台,离不开学校领导和恩师王雅娟、刘冠民和杨伟丽教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同事、家人和学生的支持!借此机会,谨向各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每每想大家给我的支持,我的内心充满动力,感觉只有积极工作,尽力做好工作,才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2、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总觉得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完,还想去许多的事情,但这些都只能成为美好的心愿了。因此,我提醒年轻的老师和同学们,珍惜时光,只争朝夕。在此特别建议大家科学使用手机,不要让免费的APP蚕食了宝贵的生命!

3、苦练本领,担当责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师说》)。这句话大家都非常熟悉,它高度概括了师者的职责。大学的“师者”就是“导师”。“传道”就是教书育人,塑造精神,传授知识。“授业”就是传授本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解惑”就是启迪思维,探求真谛,创新科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行为、广博文化常识和科学知识、坚实的专业基础和科研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为此,我们需要坚持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师者。

四十年,我们见证了祖国的高速和高质量发展,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见证了学校院士天团的组成,见证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和优青的实现,见证了岳麓山实验室、综合实验大楼等的拔地而起,见证了办学规模和优势学科群的不断壮大,见证了学校科水平的快速提高,见证了校园环境的不断美化,特别是近五年,学校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作为农大人,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今年学校主办了120周年校庆,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是值得我们一生去追求的师德情操,去践行的人生目的!

以下四句话和大家共勉:

期待湘农才俊,秉校训,勤读力耕立己达人!

砥砺三尺讲台,让课堂,充满激情富有磁力!

践行教书育人,为培养,现代农人竭心尽力!

实现科教共进,促学科,并蒂之花飘香四季!

我愿同在座的新老同行一道,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谢谢!



2024年湖南农业大学入职仪式新进教师代表发言——为人重诚信,为学须笃行,为师当世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李兰霞,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很荣幸入职湖南农业大学并作为新进教师代表发言。首先,我谨代表全体新进教师对学校给予我们实现人生抱负的机会和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表示衷心的感谢。8月我们参加了为期9天的岗前培训,课程安排紧凑高效,培训内容干货满满,期间我不仅深刻体会到农大的办事速度和执行力度,也充分感受到农大的人文温度,我为自己能够加入这个大家庭深感自豪。即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我想我们的心情都是激动雀跃的,正所谓“扬帆起航自奋楫,不负韶华更向前”。作为青年教师,青春是我们的资本,自信是我们的个性,拼搏是我们的誓言。因为年轻,我们渴望成长;因为年轻,我们豪情满怀;因为年轻,我们也缺乏经验,充满困惑。由学生转变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但在领导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老教师们“传帮带”的倾囊相授下,我们有信心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农大未来注入新活力,释放新动力,挖掘新潜力。

面对新征程,我们当有新要求、新面貌:

一是为人重诚信,人无信则不立。朱镕基总理曾寄语清华学子“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其次才是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诚信是为人之本,学做人首先要重诚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以身作则,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们要坚持诚信科研,做到言必信,行必诚。正所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愿我辈都能学会做真人,亦能教会人求真。

二是为学须笃行,坚持“朴诚、奋勉、求实、创新”。湖南农业大学从修业学堂发展至今,历经121年,几经校舍迁址和校名更替,但复兴民族、强农报国的初心始终未改。历代农大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始终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培养了无数杰出人才,为产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朴诚、奋勉、求实、创新”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农大人历经百年形成的精神底色。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将为学笃行的精神贯彻到底,将这样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三是为师当世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还需要保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以身作则,以己示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作为师大人,“仁爱精勤”的校训教育我如何为人为师;作为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让我明白了何谓民族之魂,中华之脊梁,也让我更加懂得了该当何人,做何学问;带着母校的荣光,有幸成为农大人,未来“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农大校训将指引并陪伴我在为人为学为师的路上继续前行。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让我们以“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为指引,正人先正己,做到诚信为人,勤学笃行,为师为范!未来路上,愿我们竭己所能,全力以赴,不负韶华,不负荣光。最后,真诚祝愿全体师生工作顺利,学习进步,幸福安康。谢谢大家!

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杨德生,现任教于农学院智慧农业专业。本、硕、博均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师从“长江学者”彭少兵教授,主要从事水稻栽培方向的研究。今天,我非常荣幸,也无比激动能够作为湖南农业大学新入职教师代表在此发言,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历与思考。

一、认识农大,选择农大

我来自湖北,与湖南一湖之隔、一衣带水。湖南省在我心中有十大印象:一是山清水秀,二是辣椒之乡,三是湘楚文化,四是革命圣地,五是人才辈出,六是湘绣工艺,七是农业大省,八是工业发达,九是学府林立,十是民俗多彩。我相信,每一位外省人都能在此找到一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湖南农业大学,这所百年学府,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师资力量、优美的校园环境吸引了我。我在博三阶段就萌生了来此工作的想法,并提前在湖南益阳的国家水稻产业体系科研基地累计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实习,参与唐启源教授团队领衔的数字化水稻和再生稻无人农场建设工作,协助指导农学院第一届智慧农业本科生的专业实习。通过不懈努力,我最终获得了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的认可。

二、扎根农业,服务农业

农业是国之根本,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石。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农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作为青年科学家,我们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与责任。我清晰地记得博士期间上作物栽培学课时听老师讲的第一句话,“作物栽培学科是从总结农民经验开始的,从农民中来,最终要到农民中去。”我也始终铭记导师彭少兵教授的教诲,“要做有用的科研,发有用的文章。”2018-2021年,我曾深入湖北省蕲春县酒铺村,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共同研究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和学术发表论文都是在酒铺村的田野上写出来的。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基层,带领我的学生扎根生产一线,了解农业的实际需求,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科研成果真正造福于广大农民。

三、投身教育,服务学生

教育是启迪智慧、塑造人格、培养能力的崇高事业。教育家精神体现在对教育的深沉热爱、对创新的持续追求、对实践的勇敢探索以及对真谛的不断追寻。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未来,我会向身边优秀的老师学习,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师德,成为学生心中的灯塔,以实际行动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义;第二,勇于创新探索,提升教学质量,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跳出传统框架,结合学科前沿,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第三,用心了解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努力实现因材施教;第四,持续学习成长,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我的所有分享。

最后,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提前祝各位老师节日快乐,事业顺心、生活愉快!也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谢谢大家!

杨德生

2024年9月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