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凯: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创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着挑战,教师教育、基层教育同样面临挑战,也是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大家知道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特别在中国,它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教育,共建终身教育体系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015年在青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的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重大课题,他把这个提的非常高,也代表21世纪教育一个走向。
华中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培养教师、教育为主的大学,同时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试点高校。从战略上进行定位,要通过信息化和国际化两个翅膀,带动学校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从理念上进行创新,21世纪培养学生不仅要有核心价值观,要有基本知识,就是通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具备21世纪的能力,所以提出三生教育、4C能力、3S素养的理念。三生教育就是要学会生存、珍惜生命、热爱生活。4C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3S能力即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服务。现在的教育体系能撑起这个彩虹桥吗?不可以,所以要让教师具备这样的知识、价值观和能力,必须构建新的学习环境,进行新的专业发展,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并且要建立新的标准评价体系,也就是怎么评价未来的学生和未来的老师。
重构教学系统,大学怎么支撑起培养学生和培养老师未来的体系?首先教学环境要发生大的变化,现在的教育以课题为中心,所以要构建新的教学环境,提出三个空间的整合,就是把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社区空间进行有效整合,建立新型空间。所谓物理空间就是传统的教室、传统的学校,资源空间包括各种资源,即校本资源和社交空间,每个老师、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空间。这样整合以后形成新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
新建了数字化的大楼,是个9万平方米的超级大楼,是全智能化的,它不称为教室而是称为学习空间。全校构建了云课堂、云平台,国家数字化学习中心工程中心落户在我们学校,搭建了混合式教学平台,每个老师学生的课件全部上去,学生有自己的空间进行学习。从2012年开始设计,2013年实施新的教学计划,经过三年的推动,全部必修课在网上上课,实现了课上课下混合式教学。
建立更加开放的资源体系,以工作组长为单位,成立了全国教师网络联盟,理事长单位是北京师范大学。还成立了湖北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现在这两个工作平台都在华中师范大学进行维护和运行。同时建立了两岸四地开放的教师教育联盟,目前香港教育学院和澳门大学也慢慢参与了。这就是云课堂目前使用的情况,2015年上半年已经达到学习互动,在网上开设课程的数量也达到三千多个。
创新学习模式,让学生无论在校园内或校园外、课堂内或课堂外都可以进行学习,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进行重构流程再造,对课中、课前、课后的流程再造。提倡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的PDR教学,理论都放在课前课堂培养4C能力,所有老师都有了个人网络。从混合式课堂满意度调查发现,整个来讲比较正面。
对教学进行评价,我校成立了质量监控中心,包括在线的深入课堂,随着云课堂的深入,数据越来越多,在“十二五”期间做了云课堂,那么“十三五”期间会进入大数据个性化教育。
通过这些改革,华中师范大学完成了四个转变,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专业教育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的转变等。特别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在于重组和再造,不在于简单应用信息技术,所以对很多部门进行了重组和再造。
华中师范大学牵头成立了信息化协同中心,打造“UGBS”协同创新模式,U是高校研究机构,G是政府,B是企业,S是学校。我们跟很多企业签订了联盟,建设80多个实验示范区为基础教育服务。
重塑未来教师,培养21世纪的教师,提出“4+2”的教师教育模式,包括本科四年和硕士两年。两年的硕士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课程都在网络上完成。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两个大脑,一个是身体所带的大脑,一个是外脑,两个“脑”相互作用,怎么教、怎么学是关键。因为新的教学方法都要进行改革,所以送骨干教师去美国培训学习。
建立教师教育创新的文化氛围,进行了一系列的包括教学创新奖、教学节等活动。尤其是2015年10月的教学节,教育部三个司的司长及80多所学校来观摩。
华中师范大学的3S理念,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学生可以自主服务、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非常重要,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信息素养。
总之,作为一所培养未来教师的学校,华中师范大学的理念就是构建先进的教室、培养数字教师、重塑未来教育。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