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专业涉农实践、劳动教育,推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等各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建设

时间: 2022/11/14   作者:   点击:

00后学生的时代特点,有个性,有主见,有思想,我们的课堂思政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而不是植入式的,生硬的,为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树立学科融合的理念,课程思政也一样,它一定是融合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总书记立德树人要求、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使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丰富美育资源,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

在这方面园艺学院也在2019年开始有过尝试,在2020级新生中开展大学生体育教育综合改革,大学生阅读综合改革就是课程思政多学科融合的实践。

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学校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寓美于教,唤醒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大学校园应该是美好而宁静的,有老师感叹现在的校园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当然有夸张之嫌。有很多老师吐槽,我们学校的交通整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有诟病之处:志愿者非常不容易,执勤很辛苦,但是在一些主要路口拿着大喇叭提醒实在不像高校校园,经常会有在火车站和地铁站的既视感。

劳动教育、第二课堂如何开展,确实做到将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这就需要加强专业涉农实践、劳动教育,推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等各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建设。将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才能被青年大学生接受。

随着耘园基地拆除后校内基地所剩无几,对园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带来挑战和冲击。

为了提升湖南农业大学区域特色、突显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科特色、秉承“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以期建立有农业特色标识度校园文化环境,建议将校园公共绿化与特色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展示与示范、本科生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将部分的公共绿地转化为实践教学的教学、科研示范地,进而成为学生劳动教育、专业教育的场所使校园用地发挥最大效率,将部分公共绿化费用转化为实践教学费用弥补实践教学费用的不足,同时也大大减少公共开支一举多得。

园艺学科作为我们学校优势特色学科,涵盖茶学、蔬菜、果树、花卉、中药材专业,上述这些园艺植物是建设有农业特色园林绿化样板地和本科生生产实践的素材。园艺学科的生产实践课程较多,如花卉学实验课、园艺原理技术I、园艺原理技术II、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通过指定学校特定公共区域,给予到园艺学科的不同专业,结合本科生的这些实践教学进行公共绿地的绿化、美化和学科特色、科研成果展示,具体区域如下:

1)给予九教山坡的东坡、北坡和南坡划定为园艺学院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区,结合茶树、果树、蔬菜、花卉和中药材的植物学特性,在不破坏整体绿化的前体下,划区域科学规划开展种质资源的种植展示和保存实践;

2)给予芙蓉广场、修业广场、十一教、十教和八教周边的绿化在不破坏整体绿化构架的前体下,结合本科实践教学展示园艺学科科研新成果,包括新品种展示、新的高效栽培模式展示、园艺植物立体绿化种养模式等生产实践。

希望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风景都是我们的教学场所,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递专业之美、向我们传递对学校、对专业的认同。这才是深入骨髓的教育。正如陈弘书记在学校美术馆开馆仪式上期望的:让农大学子在真善美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祖国和人民期待的人。

(园艺学院 覃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