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体素养提升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

时间: 2022/11/01   作者:   点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标志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由理论向实践层面的进一步深化。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如何转变观念,提升个人素养,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个人觉得在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一、做好自己:加强学习,修身律己。

1.注重品行,为人师表。高校教师基本素养,是综合素质体现,是开展立德树人的基础。陶行知的“感悟之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培养。

为人师表除了品德、言行要具备基本的素养以外,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必须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匹配。作为湖南农业大学教师,必须明确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所在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要把学校的办学方针、努力方向,时刻牢记于心、体现于行。

2.加强学习,专业素养提升。专业素养提升主要包括知识储备的增加,创新及钻研精神,教学能力的提升,如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的进步等。

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方面,有两个途径可以努力:

1)个人提升的主动性。教师本人需要知识更新,具有创新精神。在本科教学内容上,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上,要实行多形式、多互动,增强课堂吸引力。

2)组织提供进步的平台。基层教学组织的教研教学活动必须规范、有序、常态化开展,教学计划的科学调整等;学校的师资培训须体系化、科学化。

二、服务学生:厚植情怀,立德树人。

高等教育过程不仅是单纯地完成教书任务,更重要的育人工作,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不仅仅是单纯完成教学工作,还要思考在大思政环境下如何实现立德树人:

1.加强课程思政。教师要结合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并把内容结合到课堂上,让学生们真正理解专业学习的要求。

2.鼓励管理育人。学校应在评价体系上进行引导,吸引把有经验的老师、有奉献精神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导师,在学业、生活、职业规划等方面通过浸润式教育,实现育人成效。

3.参与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开始,应加强了解学生的需求调研。目前学校第二课堂更多依托的是相关职能部门和辅导员队伍,建议学校应该在教学计划、第二课堂设计上更多整合资源,真正吸纳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

三、奉献社会:与时俱进,产教融合。

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为国家社会输送人才。既要懂专业知识,还要走入社会、走入行业,了解行业,才能让课堂生动、有吸引力,才能与产业密切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如何做到“教学做合一”,必须跟进社会发展,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1.实践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应鼓励学院探索符合学科专业发展需求的实践计划;学院应要求所有老师都参与不同实践教学环节。

2.创新创业与企业对接。学校和学院出台相关政策,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结合,并通过与企业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个人认为,教育教学的关键两个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也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因素。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最大程度发挥这两个主体的主动性,才会把教学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动物医学院 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