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本科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时间: 2022/11/01   作者:   点击:

1、教学定位。定位很重要很重要,是战略的问题。我们定位无非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即价值取向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层层递进。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是启迪和唤醒学生自己的智慧和潜能(共鸣),这是重中之重,引导他们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价值有贡献的人,把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融为一体,使得学习成为学生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教师教育的职责不再是灌输而是唤醒。如何唤醒呢?首先教师要醒,教师醒来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正确导向,目前的考评体系,教师无心育人,科研和教学本应该相辅相成,当前现状是无论指挥棒还是教师的精力分配都有向科研一边倒的倾向,有“唯科研”唯“经费”倾向,这个导向需要平衡。不懂教育,不热爱教育的老师如何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精力在盘算自己的职称晋升条件是否满足,而背离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法则。如果我们总是盯着局部的知识掌握,很容易学死,扼杀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误解教育的本质。

2、关于通识教育。要发挥通识教育的根本性作用,应该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然,获得处理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建立关系生态,人只有在和谐的关系中,精神上和心理才能处于放松,在放松没有思想负担的状态下,才没有内耗即自己和自己、和他人及自然对立,在这种和谐身心状态下,才能真正打开创造之门。要实现这一点,哲学的整体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古代哲学(周易、论语、老子.....)和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都要学。包括中医医典《黄帝内经》都是现代人缺乏却迫切需要的修养。空心病也好,精致的利己主义也好,在以上文化熏陶过程中能解决很大一部分。符合马斯洛关于人的多种层次的需求满足理论,事实上也是如此。我观察和分析了那些心理抑郁的孩子,他们智商都很高,也想做事,问题出在他们陷入了无价值感,看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以此,激发他对人生的热爱,至此,是孩子自己在奔跑,而不需要教师和家长逼,逼是会把人逼疯的,只有引导和激励才能事半功倍。所以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师资遴选很关键。

3、关于言传身教。这一点太有共鸣了。作为教师自身的修养至关重要,教师要真正成为照亮学生的灯塔、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和解惑,或许我们的差距还甚远。教师应该每日反思每日提升思想境界,才不至于误人子弟。

4、其他战术问题——实践教学。对于应用性强的农科专业,应该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做中学),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最终要落到解决产业问题的能力上来。所以我们现在的实践教学安排有诸多不科学之处。一是,应提高实践课时占比(建议占总学时2/3);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实践教学优势资源(比如生产课应在养殖场开讲),实现这点,校企都需要加大投入和配合,需要有一套管理办法来保障;三是,实践课再不能排到晚上,排到晚上的实践课基本是“水”。

5、关于“本科生导师制”。动物科学技术院实施农林卓越班项目,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效果非常好。2014-2017,我每年指导1位学生,共4名学生(张勇杰、江倩茗)、雷坤、谭建兵),每个学生成长都不错,张勇杰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牛精英挑战赛,获得二等奖,江倩茗从大一到大四直到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奶牛营养博士,打破学院纪录;雷坤考上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谭建兵开始见我时,不肯做实验,特别关注,促膝长谈几次后,越来越积极,考上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从高中时老师盯得紧,到大学放羊式管理,学生很容易掉进疯玩的陷阱。所以,本科生导师制值得发扬光大,现在的问题时,教师任务多了,没有配套的措施来保障质量。是否适当考虑工作量、考核评价机制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张佩华)